其實這也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,就比如羚羊和獅子,雖然說獅子在殺傷力上遠超羚羊,但是,羚羊的速度卻是獅子望塵莫及的。所以,有些人就提出這樣的疑問:既然噬菌體對細菌的殺傷力這么強,那細菌是否會產生各種物質來對抗噬菌體的侵襲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就和人體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來應對細菌的侵襲來說,細菌也會產生相應的物質來阻止噬菌體的侵襲。
從如上這張圖中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噬菌體和細菌之間的關系。
那么,噬菌體是否能夠侵染成功和哪些方面有關系呢?
1、速度。噬菌體想要感染細菌,首先需要接觸到細菌,所以,只要速度夠快,讓噬菌體追不上,自然也就不存在后面的問題了;
2、反吸附。跑不過?好吧,再另想辦法。要知道,噬菌體的宿主范圍其實是很窄的,所以,如果想要侵染細菌,就需要識別細菌表面表面特定的受體,如果細菌可以通過改變或偽裝表面的受體,這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噬菌體的吸附;
3、限修飾。系統(tǒng)具備高度多樣性和特異性,而且存在于90%的細菌基因中,
4、CRISPR-Cas系統(tǒng)。有關于這個系統(tǒng)的詳細介紹已經很多了,我們就不在這里一一贅述了。值得注意的是,噬菌體也進化出相應的anti-anti-CRISPR機制,來更好地應對這一問題;
5、Abi系統(tǒng)。這個系統(tǒng)也叫舍生取義的感染系統(tǒng)。在細菌感染了噬菌體之后,這個細菌就會中斷發(fā)育,使得其自身和噬菌體都無法繼續(xù)繁衍,以保全其他細菌;
6、其他。還有針對噬菌體的其他特性,使得其無法實現(xiàn)繼續(xù)侵染的情況;
從如上的幾種情況中我們不難看出,細菌會產生各種物質和變化來降低噬菌體的感染,而噬菌體也會進化出相應的系統(tǒng)來應對細菌的改變。所以說,不存在絕對的情況,只是說一種相互適應的過程。普健生物專業(yè)為廣大用戶提供噬菌體展示服務,如果您有相關需求,歡迎來電咨詢。